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胜利村农民李长青:从“老把式”到新农人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胜利村,是一个坐落于黑龙江畔的小村庄。金秋十月,阳光缓缓铺洒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整齐的田垄如诗行般延伸向远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嘉荫县坔坤种植家庭农场,农机作业的阵阵轰鸣声传来——这是我多年来与土地打交道的回响。

我叫李长青,今年53岁。打小在田埂上长大,同农业打了39年交道。很多年前,种地全靠人力畜力,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眼看着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外出闯荡,我不禁反复思量:地,将来由谁来种?又怎样才能种得好?

转机出现在2019年。那一年,我去兰西县、巴彦县等几个省内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较早的县市参观学习,第一次接触到“农业生产全程托管”这个新词。看到人家用大农机统一耕种,成本降了、产量高了,我一下子开了窍——这不正是咱们这儿需要的吗?

经过慎重考虑,我于2020年8月注册成立了嘉荫县坔坤种植家庭农场。起初,不少乡亲心里没底:“万一地种坏了怎么办?”“托管费会不会太贵?”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又开办了一家种子商店,承诺凡在农场托管的农户,均可享受低于市场价的农资,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体托管成本,让乡亲们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当年,我们就成功托管了1700多亩耕地。结果令人欣喜:亩产比农户自己耕种提高了15%到20%,总成本反而下降了两成以上。乡亲们亲切地称我们为“田保姆”。听着这个充满信任的称呼,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驼铃悠悠响彻古道

当清晨的阳光刚刚爬上甘肃敦煌鸣沙山的山脊,驼队便开始营业了。伴随着牵驼人王对龙悠长的口令,一峰峰骆驼缓缓起身,载着第一批游客,踏入沙海。鸣沙山景区驼运项目负责人杨盖介绍,为了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景区推出了票号排队管理新模式——无论是线上购票还是线下取票,系统都会自动生成独特的“号链”,精准对应驼号、牵驼人、候乘时段与骑行路线等信息

随着口碑传开,农场的托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家庭农场已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19600亩。

2024年,嘉荫县重点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技术,我积极响应,将流转和托管的地块全部改为大垄4行播种。可别小看这垄形的改变,配合精量播种与统防统治,亩产就能增加80多斤。我们还建设了3个千亩示范田,积极参与高产高效县创建,真心实意想带着大伙儿把单产提上去。

如今,嘉荫县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了托管模式,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全程交给我们这样的“田保姆”。他们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也可以在村里搞点副业,收入多了,人也轻松了。过去是一家一户“各顾各”,现在是“抱团种地”,成本低、效率高、产量稳。

我常常站在田埂上,看着大农机在广袤的田野上来回穿梭,心里特别踏实。

从一名普通农民到如今成为带动一方的“田保姆”,我最大的感受是: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讲科技、讲规模、讲服务的新事业。乡村振兴,也不只是修路盖房,更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身份。

未来,我计划继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种肥一体化,把粮食单产再往上提一提。我要做的,不只是种好自家的地,更是要守护好这片黑土地的丰收希望。我也不再是过去那个只会埋头苦干的“种地老把式”,而是与现代农业共同成长、与乡亲们并肩前行的“新农人”。(苏大鹏采访整理)

(0)
黄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