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设施农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甘肃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五家乡的田野上,一排排银光闪烁的塑料大棚绵延铺开,在阳光下折射出蓬勃的生机。这片占地85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种植基地,自2023年建设启动以来,便锚定“兴产业、促增收”的核心目标,以现代化农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基地的崛起,始于对本地资源的“精准把脉”。东乡县五家乡立足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和劳动力富集的优势,将曾经制约发展的“短板”转化为产业腾飞的“长板”,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分散地块,累计建成单层大棚406座、双层暖棚205座。这些现代化设施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以往闲置低效的土地,如今变成了四季常绿的“增收沃土”;曾经“看天收成”的农户,如今靠着科学种植掌握了增收的“主动权”。

走进基地大棚,满眼皆是丰收的喜人景象。今年,五家乡“菜篮子”产业再迎“双丰收”:首茬芹菜上市已圆满收官,产值突破450万元,经过分拣、保鲜等精细化处理,新鲜蔬菜快速直达市场,既保障了品质,又稳住了收益。眼下,第二茬作物正进入采收旺季,辣椒、茄子及豆角等28个品种依时令错峰种植、陆续上市,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避免了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动,为基地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全国中药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研讨会在云南西双版纳成功召开

10月21日,“全国中药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专家研讨会”在云南西双版纳成功召开。会议依托“云南省第二届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傣医药发展交流会”同期举行。来自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重点平台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药全产业链高质量数据互联互通的建设路径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惠及于民”。五家乡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不仅是“优质菜篮子”,更是周边群众的“家门口就业站”。目前,已稳定吸纳120余名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月均工资达3000元,人均年增收约1.8万元。

“在这儿干活2年了,不用外出奔波,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温室大棚管理员罗阿英舍的话语朴实真挚,道出了基地发展最温暖的“民生底色”——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如今,五家乡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愈发坚定。今年,设施农业升级项目已圆满收官:智慧连栋温室投入运营,180座新建双层暖棚中120座已正式投产,实现了“大棚育种全年无闲时”,土地利用率与产业效能大幅提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项目不仅让五家乡的农业发展“提档升级”,更为沿川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者:赵淑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周桐(周桐 赵淑娴)

(0)
黄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15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