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七大江河流域全面进入主汛期。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总)等多部门闻“汛”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救援力量,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多部门联动响应,筑牢防汛安全网
针对近期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迅速采取行动。7月2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重点支持北京、天津等9省(区、市)开展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8月3日,国家防总针对广东、甘肃、宁夏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8月4日,国家防总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内蒙古调拨1.3万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各地抢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北京受灾区域重点道路抢通任务已基本完成,所有受灾行政村通信、供电全面恢复;广东省普通国省道17处交通中断已抢通恢复11处,其余路段正在安全前提下全力抢通。
科技赋能预警,成功避险案例频现
目标突破500亿元 上海出台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方案明确,到2027年,上海将实现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建设多个孵化器,集聚百家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应用场景。重点举措包括 强化模型创新,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
今年汛期,气象部门强化递进式预警服务,通过在气象灾害发生演进的不同阶段,滚动提供时间更精细、空间更聚焦、应急联动措施更具体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为人员转移争取宝贵时间。7月1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依托该机制,在山洪暴发前安全转移358名群众;四川省泸定县冷碛镇也通过精准预警,在泥石流发生前18分钟成功转移550人。
中央气象台8月6日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广东北部和西部、广西中东部和南部沿海、湖南南部以及云南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西部、河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专家提醒公众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掌握避险技能:遇到山洪、泥石流时要向高处转移,且不能与溪河沟谷的上下游和滑坡体滑动的方向一致;车辆遇积水不要盲目涉险;切勿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筑牢防汛安全防线,有序推进灾后重建
为减轻防汛压力,水利部门加密水情监测频次,精准实施应急泄洪,强化科学调度,全力筑牢防汛安全防线。7月下旬,黄河支流大汶河出现洪水过程,下游东平湖水位快速上涨。为确保东平湖防洪安全,统筹考虑淮河流域南四湖抗旱需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淮河水利委员会7月23日调度东平湖向南四湖应急分泄洪水、补充抗旱用水。8月4日,东平湖水位降至40.62米,低于汛限水位0.1米。
各地政府有序开展灾后重建,重点修复受损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8月5日,北京市怀柔区启动转移安置群众返村工作,柏查子村村民成为全区首批返家人员。50名电工挨家检修跳闸、短路等情况,应急物资也已按户准备好。河北省加速推进灾后重建工作,随着道路抢通,近两日大型机械也加入山区乡村恢复重建中。针对水淹农田,河北省紧急向相关地区调运定制生产的复合肥等农资5000余吨,指导农民做好灾后田间管理,帮助恢复苗情和土壤墒情,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各地各有关部门需要保持箭在弦上的应急状态,确保突发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审:彭瑶 张艳玲 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