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其秀美风光,也让它长期遭受水患的侵扰。每当台风来临,山洪便汇集城区,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内涝灾害。
站在擂鼓山顶俯瞰定海城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摄
2019年,台风“米娜”登陆舟山,定海城区一片汪洋,受灾8.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11亿元。痛定思痛,五山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当地投资8.9亿元,按照20年一遇排涝标准建设“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四大工程,变“平面排涝”为“立体防治”,系统性解决中心城区洪水问题。
东海云廊沿途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游览打卡地(资料图)
在东海云廊3号入口,一块智慧大屏实时显示累计拦蓄水量等数据,台风智防系统在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以前防汛靠人海战术,现在238个传感器构建起‘水利物联网’,能够实现提前预警。”定海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梅花”台风期间,系统提前12小时预判积水风险,调度泵站强排105万立方米的洪水,有效把洪水灾害减到最小。
四川纳溪:盛夏漂流享清凉
图为游客在上马镇黄龙湖丛林漂流游玩。图为游客们乐享漂流的夏日清凉。盛夏时节,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的黄龙湖丛林漂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亲水消暑,众多亲水项目点燃了“清凉经济”
东海云廊既构筑起防洪安全屏障,也成为城市亮丽风景线(资料图)
牢记“既要把防洪工程建成城市的安全屏障,也要让它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嘱托,当地跳出传统思维,依托上拦工程的施工便道,建设打造“东海云廊”生态带,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等多重功能,推动了城市风貌的提升和文旅惠民。
2023年5月27日,历时2年多精心打造的“东海云廊”全线开放,昔日给定海老城区带来涝灾的山体,如今建成全长25公里的东海云廊,穿越环抱定海湾之五山,串联起“城邑、山体、海岸、海湾、海岛”五大界面,成为一条生态路、景观路、健身路、文化路、旅游路,累计吸引游客超800万人。当地还围绕东海云廊商业IP,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引入云廊酒店等品牌业态,举办体育赛事,推动旅游业态提质升级,实现以景引赛、以赛促游、以游促产。
东海云廊沿途景观(资料图)
做好“水利+”文章,不仅惠及市民,更致富村民。“以前和老伴只能到镇上售卖,如今文廊连到村里,我们都能在家门口做生意,真是轻松太多了!”以卖白枇杷为生的青龙村村民介绍,项目免费开放共富市集给村民,为他们搭建起就业创业平台,增加了收入。据统计,项目涉及的10个城郊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显著增强,经营性收入高于定海区79个村平均值20%。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赵炜 见习记者 邵泉尉(冯建伟 赵炜 邵泉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