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张芳曼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与长城结缘20年,我和团队在长城沿线持续调研,为长城保护与研究贡献力量。
200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数千名文物和测绘工作人员,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为长城“做体检”“摸家底”,我有幸参与其中。我们调查的第一站,就在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当时长城还没有修缮,山势险峻,行走非常困难,我们清晨上山、晚上返回,都有村民主动接送。这些年,我继续带着学生在石峡村探索长城资源保护利用途径,和村民来往愈发频繁,大家亲切地叫我“编外村民”。
长城保护,规划先行。我们先后编制了北京、宁夏、内蒙古三地长城保护规划,完成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形象定位上,我们明确了“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两大思路,通过保护线、整合区、做亮点,展现北京长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景观特色。
长城是古建筑,也是古遗址。长城怎么修,做好研究是前提。202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长城保护研究性修缮项目。在延庆区大庄科长城,我们将多专业协同研究、科学化实验方法、数字化监测管理等融入工程全周期,推进长城保护修复理念及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性修缮中,建筑、材料、结构、植物、水环境、数字化等多个专业密切配合,既保证长城本体安全,又将其承载的各类历史信息、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以及周边的整体文化景观保存下来。
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取八达岭、古北口、箭扣等长城点段,围绕北京长城阐述主题,通过解说牌、导览手册、小程序等方式,建立起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系统,公众可以实现自助式游览,了解长城的营造技艺、功能特征,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
长城沿线乡村,因长城而生、依长城而兴。在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长城、二十四眼楼、将军楼等长城资源得到活化利用,形成“烽火长城”“胜利之路”“长城古镇”“壮美山河”等研学旅行线路。石峡村的乡亲们也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民宿、油坊、咖啡屋、长城书屋等共同串联起农文旅产业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见证·中国机遇)——访阿联酋外贸部长兼阿联酋国际投资峰会主席萨尼·泽尤迪
“进博会是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的重要平台”。阿联酋外贸部长兼阿联酋国际投资峰会主席萨尼·泽尤迪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阿联酋愿同中国一道,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我们希望向中国及全球观众展示阿联酋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与技术专长,以及阿联酋企业在知识密集型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保护好长城、传承好长城文化,需要久久为功。展望“十五五”,北京将探索向公众开放更多长城点段,深入开展长城价值阐释和展示,构建可看、可阅、可听的北京长城故事集。同时,我们将借助数字技术,获取北京长城全线数字资料,实现长城的数智化监测与管理,继续推动古老长城展现时代新貌。
(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延伸阅读
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十四五”时期,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印发,沿线多省份推出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贯通衔接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体系。
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建、怎么管?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例,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指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形成了涵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长城沿线交通与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及15个分省份规划的“1+2+15”规划体系。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沿线13个省份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文物考古研究,健全长江文物保护名录制度,统筹兼顾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
这几年,通过推出纪录片《长城之歌》、举办长江文化节、发布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等活动,各地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国家文化公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韩子勇表示,“十五五”时期,要始终将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格保护文物古迹本体及环境,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本报记者郑海鸥整理)(汤羽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