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西宁市区野生动物“家底”首次全面摸清,标志着西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科学化、精细化的新阶段。

调查显示,青海西宁市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大鸨、黑鹳、胡兀鹫等9种鸟类和荒漠猫1种兽类;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分别为大石鸡、斑头秋沙鸭、鸳鸯、黑颈 等47种鸟类和赤狐、豹猫和中华鬣羚3种兽类;青海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包括鸟类32种和狍、黄鼬2种兽类。西宁市区记录到夜鹭、灰鸻、流苏鹬等8个鸟类新分布记录。

变沙为“金” “科技+产业”赋能塔克拉玛干沙漠治沙模式升级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5日电晚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机盎然,抚摸着一棵棵亲手种下的梭梭苗,新疆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村民阿卜杜萨拉木·塔力普的眼里满含期待。新华社记者杨林摄阿卜杜萨拉木·塔力普所在的岳普湖县达瓦昆片区防沙治沙造林点,是该县采用“互助队治沙”方式开展生物治沙的片区之一。其中,达瓦昆片区5.8万亩生物治沙林与0.1万亩工程固沙带目前已连成284米宽、104千米长的生态绿带,林下除接种大芸,还将套种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不仅为当地农田牢牢扎下绿色屏障,还为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空间
据了解,此次调查从2024年开始,历时一年时间,调查小组主要对西宁市城北、城西、城中、城东四个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了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类、相对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同时广泛调查区域内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陆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对西宁市区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评估。

本次调查完善了青海西宁市区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资料库,为西宁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总台记者 马雅慧 马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