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玛曲:党建引领牧区振兴实践

金秋十月,甘肃玛曲县的草原迎来牦牛集中出栏的丰收时节。在这片黄河上游的广袤牧区,党建引领正以其强大的组织力与凝聚力,深刻推动着传统畜牧业转型与牧民生活改善。从产销精准对接的产业实践,到“五区”党建的服务下沉,再到基层治理的机制创新,一系列扎实举措生动印证了“党建强则产业兴、民生暖、根基牢”的创新实践。飘扬在牧区一线的鲜红党旗,不仅引领着产业提质与牧民增收,更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探索出了一条党建赋能、服务增效、治理强基的牧区振兴的特色路径。

强引领——

织密产销网,驱动产业增效

在玛曲县牦牛产业振兴中,党建成为驱动产销提效的核心引擎。面对出栏季的集中挑战,各村党组织与党员中心户化身“星火”先锋,通过规划运输路线、设立补给点、提供导航消毒服务,累计为315户牧民护航出栏安全,彰显“红色力量”的担当。同时,“党员突击队”与“志愿服务队”协同发力,构建宣传矩阵,深入牧户开展政策解读、市场对接320余次,推动出栏进度较计划提前12%,交易时间缩短15%。更关键的是,玛曲县以全产业链思维创新“党建+产业链”模式,整合部门、乡镇、企业、基地与牧户资源,使牦牛出栏周期缩短1.5个月,个体平均体重提升20公斤,并推动“玛曲牦牛”等地标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培育“三品一标”农畜产品13个。这一系列举措,以党建“红色动能”激活产业“一池春水”,实现了牦牛增产与牧民增收的双重实效。

优布局——

内蒙古康巴什区:“刚柔”并举护营商“沃土”

“以前见着市场监管的同志,我心里多少有点发怵。可现在不一样了,就拿前几天来说,我家的进货台账有几处不完善的地方,结果执法的同志不仅没‘罚’我,还蹲在柜台边跟我一起梳理,教我怎么按品类分册、怎么记清批次,同时,给我留下了《行政合规建议书》,上面一条一条写着要改的问题,连怎么申请信用修复都标得明明白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某个体经营户拿着《整改合格单》感慨道,这种“边监管、边服务”的执法方式,在康巴什区已成常态。截至2025年9月底,康巴什区市场经营主体同比增长9.6%

延伸服务链,传递党的温暖

“五区”党建的深入实践,让玛曲县三农服务队真正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坚实桥梁。通过构建五级联动服务体系,玛曲将“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理念落到实处,8支服务队以“固定阵地+流动服务”模式高效运转,实现服务触角全域覆盖。在牧业生产关键环节,聚焦需求精准发力,转场途中,流动服务站沿迁徙路线提供全程保障;交易市场里,服务队全年值守,让活畜交易成为牧民增收新引擎。党员骨干亮身份、作表率,通过“一对一”结对培训惠及900余人次,创新探索“托管代养”“订单牧业”等模式,成功助力80余户牧民对接大市场。生态优先原则贯穿始终,服务队积极推广轮牧技术、科学核定载畜量,推动3家合作社通过无公害认证,实现“生态美”与“牧业兴”有机统一。从应急救助到产业支持,服务队用精准服务赢得了群众“为农为商 恪尽职守”的锦旗赞誉,以实际行动筑牢了牧区发展的红色堡垒。

固根本——

提升治理能效,护航牧区振兴

欧拉秀玛乡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雪域高原绘就“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的生动图景。乡党委以“铸魂固本”为先导,创新打造“跨区域睦邻党建”品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起组织共建、事务共商、发展共促的协作新格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乡党委精准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筑牢防返贫底线,以畜牧市场升级、藏中药基地建设等项目为基础,推动“西·梅朵塘”民俗文化品牌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收益的有效转化。在基层治理层面,欧拉秀玛乡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依托“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力量下沉、服务前移,精准化解矛盾纠纷、回应民生关切。同时,通过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与网格化管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安全底线牢牢守住。实践证明,唯有建强组织堡垒、明晰权责边界、激励干部作为,方能筑牢牧区长治久安与振兴发展的坚实根基。

作者:郑厚云(郑厚云)

(0)
黄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