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长江大桥通车:5G信号满格 江苏铁塔创新攻克通信难题

央视网消息 9月9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10.03公里的“超级工程”,集成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于一体,将常州至泰州的通行时间缩短至约20分钟,成为推动锡常泰城市群融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面对宽阔江面、复杂桥体结构和恶劣气候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江苏铁塔以多项技术创新和高效的共建共享模式,破解了超级工程的通信覆盖难题,实现大桥通车即5G信号满格,为长三角筑牢数字底座。

技术攻坚:破解跨江大桥通信“硬骨头”

据了解,常泰大桥双层复合型结构与特殊江域环境对通信建设提出极高要求。从2024年11月大桥主体建成起,江苏铁塔迅速牵头多家单位推进通信覆盖项目,组织常州和泰州分公司反复现场勘测,针对站点选址、电力引入、信号屏蔽等痛点,构建“空间适配、传输智能、能源可靠”的技术创新体系,前后优化方案超百次。

在空间覆盖上,常州和泰州分公司建设团队精准适配桥体结构,上层公路部署高增益定向天线,下层铁路嵌入式安装窄波束天线,通过波束赋形技术破解钢桁梁信号屏蔽难题,同时让天线具备抗风防腐性能,适配江面复杂环境。传输网络采用“光纤+5G”双冗余架构,既能保障铁路控制、公路监测数据的稳定传输,智能系统还能实时监测链路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可快速切换备用路由。供电保障则创新采用市电与锂电池储能混合模式,主航道基站的储能系统可支持设备连续运行,同时通过智能调节负荷,实现通信可靠性与节能需求的平衡。

“原跨湖等类似通信公网覆盖场景一般使用传统漏缆覆盖或在湖面上选取合适位置建设高塔。传统方案造价高、施工困难、后期维护困难,且会出现信号不连续、中断等情况,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通信需求。”江苏铁塔常州分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凯表示,“我们充分利用铁路桥梁结构预留资源,创新采用48座‘微型塔’及‘T接电源方案’,将通信设备直接布设在桥体最佳位置,让5G信号精准覆盖车道,实现全程连续、稳定、高质量的网络体验。”大桥开通当日,已有多家媒体依托该网络进行高清直播,流畅信号成为超级工程里“隐形的亮点”。

美“毅力”号火星车发现远古生命存在的可能证据

新华社洛杉矶9月10日电美国航天局10日表示,美“毅力”号火星车去年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一处古老干涸河床采集到一块岩芯样本,可能保存着远古微生物生命存在的证据。据介绍,这一岩芯样本被命名为“蓝宝石峡谷”,来自“毅力”号去年7月在布赖特·安杰尔角地层探索时发现的一块岩石。这些岩石还富含有机碳、硫、氧化铁和磷等化学元素

常泰长江大桥通车:5G信号满格 江苏铁塔创新攻克通信难题

统筹共享:打造基建协同“效率标杆”

作为大桥通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方,江苏铁塔深度践行“政府主导、铁塔统筹、行业协同、共建共享” 的一体化建设模式,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桥主体工程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常泰长江大桥通车:5G信号满格 江苏铁塔创新攻克通信难题

规划阶段,江苏铁塔组织三家电信企业联合勘察,共同制定覆盖方案,从源头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施过程中,统一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在站点预留各运营商设备接口,切实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施工总量与资源消耗。同时,江苏铁塔建立全流程督办机制,紧密对接大桥建设进度,精准规划每一个基站位置,推动同步施工、协同部署;安全管理上实行“一人一岗一责”,做到问题“发现即处置、不过夜”。

一系列统筹举措下,通信建设周期大幅压缩,最终提前完成全线网络部署,实现大桥通车与信号全覆盖“无缝衔接”,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更成为国内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典型范例。

如今,常泰长江大桥如巨龙卧波横跨江面,江苏铁塔助力建设的通信网络则似“数字脉络”沿桥延伸。从攻克世界级通信难题,到创新基建共享模式,江苏铁塔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的责任担当,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通信力量,让每一次跨江出行都信号满格、安心畅联。

(0)
黄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