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黄河,南望洛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这座镶嵌在黄河流域的千年古县,正以一场深刻的“近悦远来”实践,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里,汉关遗风穿越千年,唐楷气韵浸润城乡,更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前瞻的发展理念,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潭大峡谷游客戏水。
近者悦:唤醒“微空间”,构筑“家门口的幸福圈”
最好的风景,就在家门口。新安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内涵,将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努力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这一切,正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不必远行,一条长达160公里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如一条丝带将沿黄乡镇的明珠串联成链:鹰嘴山的壮丽落日、荆紫仙山的烂漫桃花、黛眉山的高山草甸、神仙湾的研学乐趣,皆可一路通达。磁涧镇李子沟村的林下乐园、五头镇的千年樱桃沟、石寺镇的龙凤谷露营地等近郊游特色项目,让市民仅需半小时车程,便能投入青山绿水的怀抱,完成一次心灵的“短途迁徙”。
五头镇千年樱桃沟乐游图。
更细微处的变化,发生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新安精心唤醒沉睡的“微空间”:城北的“我家幻乐园”以奇幻主题重构近郊游体验,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成为融合“白天亲子、夜晚潮玩”的城市新地标;城北十六道夜市、紫霞街青春市集则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通过直播、一程市集,点燃了市民对城市生活的无限热忱。
这些项目的底层逻辑,是新安对“15分钟生活圈”的深层诠释——休闲并非奢侈享受,而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自然延伸。通过系统性地盘活闲置土地、激活街区商业活力、巧妙植入地域文化元素,新安正将“家门口的幸福”从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
远者来:厚植诚信与特色,让“流量”变“留量”
今年暑期,龙潭大峡谷景区因“1元冰棍”8年不涨价而意外“出圈”。在短视频平台上,#良心景区物价8年不涨#话题播放量突破2.3亿次,游客自发对比拍摄的价目牌视频,赢得了全网点赞。这看似偶然的走红,实则是长期坚持诚信经营、推进业态融合的必然结果。景区着力打造沉浸式项目,营造年轻化消费场景,用8年的坚守织就了一张珍贵的“信任网”。2024年,其游客满意度高达96.5%,省外客源占比从过去的12%大幅跃升至38%,最远的游客甚至来自黑龙江和海南。
龙潭大峡谷的蜕变,是新安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缩影。为塑造独具辨识度的城市品牌,新安立足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以黄河为轴,以文化为魂,致力于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收获的不仅是打卡留念,更是深度的文化沉浸与情感共鸣。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县,新安坐拥37公里黄河干流及168平方公里的万山湖水域,形成了“水域三千里,星岛万颗珠”的壮丽画卷。近年来,新安县紧紧围绕做强“天下黄河”文化IP这一核心目标,大力实施“景区提升、新业态培育”双轮驱动,持续做强做活“黄河水上游”与“近郊农旅游”。铁磁路沿线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示范区等项目多点开花,推动新安文旅从传统的“游山”向“游山玩水”全域体验深耕。
海河防总、海委分别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和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 据“海河水利”公众号消息,据预报,8月26日—28日,海河流域中北部自西向东先后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受降雨影响,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根据《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应急响应预案》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有关规定,经研究,自8月26日12时起,海河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海委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请各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切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安县黄河万山湖水域。
当前,横跨黄河的济新高速即将通车,小浪底库区港航码头即将通航,为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安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万山湖周边整体开发,重点打造神仙湾、鹰嘴山、畛水湾等沿黄旅游节点片区,布局露营地、悬崖酒店、航空飞行营地等多元业态。在神仙湾景区附近的拴马村,大型立体画框等网红打卡点游人如织。这个村庄凭借碧波环绕的“中原看海”奇观,以及文旅部门“听劝式”完善配套的“宠粉”举措,迅速跻身热门旅游目的地。
峡谷激情飞拉达。
从俯瞰大河奔流的壮阔,到穿越湖光山色的浪漫,新安正以创新的业态重构旅游图景,让远方来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这片土地的活力与魅力。2025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09.84万人次,同比增长8.56%,文旅“流量”正稳步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留量”与发展“能量”。
心之安:文旅富民,绘就主客共享新图景
“近悦远来”的最终落脚点,不仅是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民生福祉的切实提升。打造行稳致远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既串联起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也串联起县域内富民增收的幸福链。
文旅富民,鼓起来的“钱袋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走进北冶镇石山村的万山湖渔庄,刚出锅的黄河大鲤鱼香气四溢,游客们对地道的全鱼宴赞不绝口。老板卢会周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村挨着黄河,我就顺势开了这家渔家乐。一到旅游旺季,每天能接待十几桌客人,收入比以前强多了,日子有奔头,干啥都带劲儿!”
“我家幻乐园”鸟瞰图。
市场信心的回归,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龙凤谷景区投资人姬根上坦言:“今年暑假,景区接待游客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高涨的人气就是最大的信心。新安优质的文旅生态和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长期扎根、持续投资的决心。”
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更有力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加强,逐步形成主客共享、和谐宜居的新风貌。在新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11个美丽小镇特色鲜明,22个“四美乡村”韵味各异,1550个“五美庭院”花香满园。“不出村子能赚钱,出门就能进游园,流汗打打太极拳,日子赛过活神仙!”村民们自编的顺口溜,生动唱出了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新安县委书记王智表示,新安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厚重、生态优美、山水资源丰富和交通区位优越等优势,持续擦亮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将新安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生态之城。
黄河在这里绘出壮美的弧线,也孕育了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梦想。当山水与人文共舞,当城市发展与人民福祉双向奔赴,新安,正以“近悦远来”为笔,饱蘸黄河之水,在中原大地上奋力书写“常来新安,自然心安”的崭新篇章。
作者:高月 剧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陈显萍 高月 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