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投中网 作者:王满华
AI行业的造富神话仍在持续上演。
据外媒报道,AI初创公司Reflection AI已于近期完成2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1亿元)。
今年3月,Reflection AI曾获得一笔1.3亿美元的A轮融资,当时估值约为5.45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7个月时间里,该公司估值实现了惊人的15倍增长。
本轮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包括光速创投、红杉资本、DST全球基金、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以及由特朗普长子担任合伙人的1789 Capital等知名机构与投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交易中还出现了英伟达的身影——其作为领投方直接掏出8亿美元。而这,已经是英伟达自9月以来在AI领域的第8次出手。
硅谷天才创业
与许多近期获得巨额融资的AI初创公司一样,Reflection AI的创始团队同样具备耀眼的“明星光环”——两位创始人皆来自谷歌DeepMind,并在AI领域拥有深厚的研发背景。
其中,Ioannis Antonoglou在DeepMind任职长达12年,参与了AlphaGo的开发,这款AI系统曾在2016年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成为AI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Misha Laskin则是前谷歌Gemini核心负责人,同时领导了谷歌强化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方向。
2024年3月,两人共同创立了Reflection AI。谈及离开 DeepMind的原因,Misha Laskin曾公开表示,是因为他们相信通用人工智能( AGI)的实现已不遥远,而独立的新公司将更有利于快速推进技术落地。
这种自信源于他们对AI发展阶段的判断。Laskin预测,“小型任务的智能体”会先落地,而“通用超人类智能体”大概在3年左右出现。他们希望证明:“即使不依赖科技巨头,顶尖人才也能独立打造最前沿的模型。”
在产品层面,Reflection AI最初聚焦于自主编程智能体,并于今年7月推出面向工程团队的代码理解智能体 Asimov。该产品能够解析电子邮件、Slack消息等企业数据,并生成相应代码。据悉,Asimov已初步实现企业端收入。
不过Laskin指出,Asimov只是第一步。未来,Reflection AI计划将“企业级超级智能”拓展至编码以外的领域,涵盖产品、营销、人力资源等环节的“团队记忆”与知识管理。
“美版DeepSeek”
除了明星团队的光环外,Reflection AI身上另一个核心卖点,就是主打“开源”,因此也被称为“美版DeepSeek”。
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其采用的开放源码的战略,使得全世界的开发商都可以加入到这个项目中,一起进行优化,打破了少数企业对前沿模型的垄断。
这一模式不仅被视作可能改变全球产业格局的“国运级软件”,也在美国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美国科技媒体直言,“DeepSeek彻底颠覆了过去10年的研究共识”,
7个月,估值涨了15倍
Laskin 也曾公开表示:“DeepSeek等模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警醒——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全球智能标准将由别人制定,而不是由美国制定。”
他进一步指出,若最前沿技术持续集中于少数封闭实验室,将导致资本、算力与人才的“滚雪球式”垄断,从而排除绝大多数参与者。
“美国目前正缺少一个像DeepSeek那样的存在,”他强调,“这正是Reflection AI必须存在的理由。”
在具体策略上,Reflection AI并非完全开源,而是选择开放模型权重(即AI核心参数),供研究者和开发者使用,但训练数据与完整流程仍保持私有。这一平衡也支撑其商业模式:研究者可免费使用模型,而公司的主要收入将来自企业客户基于其模型构建产品,以及参与各国“主权AI”(Sovereign AI)系统建设。
Reflection AI的理念已获得美国科技界与政策层面的认可。
白宫AI与加密事务专员 David Sacks 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很高兴看到更多美国开源AI模型的出现。全球市场上相当一部分用户更看重开源带来的成本、可定制性和控制力。我们希望美国在这一领域也能领先。”
资本市场的回应更为直接。今年3月,Reflection AI完成1.3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CRV与英伟达旗下NVentures等顶级机构。而仅在7个月后,公司再度完成2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据媒体透露,Reflection AI本轮融资在数周内就迅速完成,足以反映出投资者对其的强烈兴趣和认可。
截至目前,Reflection AI团队约有60人,主要由基础设施、数据训练和算法开发方向的AI研究员与工程师组成。公司已部署大规模算力集群,并计划在明年发布一款训练规模达「十万亿token级」的前沿语言模型。
两个月内8次出手,英伟达“杀疯了”
随着Reflection AI这笔交易落地,背后领投方英伟达同样值得关注。
我的同事张雪老师曾在《7天投出655亿,黄仁勋杀疯了》一文中描述了英伟达的疯狂——在9月中的短短一周之内,就官宣了对英特尔、Enfabrica,Wayve、Nscale、Dyna Robotics的五笔对外投资,总金额超过92亿美元(约655亿人民币)。
而在此之前,黄仁勋还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至少10GW算力规模的数据中心,并部署约400万—500万颗英伟达芯片。
10月8日,彭博社报道,黄仁勋又在接受CNBC采访时正式确认,公司计划向埃隆·马斯克创办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xAI注资20亿美元(约合142.69亿元人民币)。此次投资将采取债务与股权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用于支持xAI的“Colossus 2”超级计算机项目。
加上此次领投的Reflection AI,9月至今,英伟达在AI领域的出手已经达到8次,累计投资金额超1000亿美元。
另根据投资追踪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0月9日,英伟达今年参与的AI相关融资已经达到50笔,超过2024年全年48笔总和。
密集出手的背后,是充裕的资金作为支撑。
FactSet的数据显示,英伟达过去四个财季累计创造了多达72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本财年末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对此,财联社在报道中给出了一个直观的对比:这一数字已超过除苹果之外所有科技巨头今年的预期自由现金流总和。
不难推测,手握巨额现金的英伟达,未来还将持续出手。至于在投资标的的筛选上,英伟达也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通过支持其认为是“游戏规则改变者和市场创造者”的初创公司来扩大AI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