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增福州 福建唯一入选城市

央视网消息 7月31日,福州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近期,福州市获评国际湿地城市,这是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福建省首个获得此国际名片的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增福州 福建唯一入选城市

新闻发布会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斌涛,福州市林业局局长丘志强,福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朝漳出席并答记者问。

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增福州 福建唯一入选城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斌涛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福州着力打造“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有力抓手之一。

陈斌涛表示,国际湿地城市是生态保护和城市和谐发展的最高成就,获得这一称号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示城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果和决心,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福州于2023年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湿地保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2024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向湿地公约提名福州市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2025年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福州市位列其中;2025年7月23日至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福州市被正式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中国9座新入选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目前,全球共认证74个国际湿地城市。

下一步,福州市将用好国际湿地城市网络平台,积极参加国际湿地交流合作,借助国际会议、展览等平台分享福州市湿地保护成效、举办或参与国际湿地学术研讨、促进生态旅游交流、以湿地文化为纽带推动文化交流融合,同时借鉴其他城市先进做法,推动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集“五个坚持” 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实践

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增福州 福建唯一入选城市

外媒:中国推动AI全球治理更加开放普惠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据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网站7月30日报道,在科技创新竞赛中,中国已经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通过7月28日在上海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充分展示了在创新领域的潜力。目前全球最优秀的人工智能模型大多集中在这两个国家

福州市林业局局长丘志强介绍总体情况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城绕青山市绕河,湿地资源丰富,闽江穿城而过,城区139条内河纵横交错,1500多座公园星罗棋布。

“多年来,我市以‘制度为基、科技赋能、文脉传承’,创新湿地治理体系,实现生态修复与文化保育的有机统一。”丘志强介绍,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从观鸟天堂到非遗传承,福州持续打造“观山海、探巷陌、品乡愁”的诗意栖居地,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贡献了东方智慧。

目前,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率55.33%,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多年来,福州聚集“五个坚持”,持续推进福州湿地保护实践:坚持立法先行,着力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坚持智慧化建设,全面推动“治水”向“智水”转变,构建“两中心、一张图、两平台”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资源管护总体架构;坚持陆海统筹,坚持“陆海统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规划策略,制定“一带两溪多流域”规划格局;坚持多方联动,福州市把湿地保护工作放在了城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文化传承,建立福州规划馆、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三江口植物园、海洋博物馆等多处湿地类型宣教场馆,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公园建立200余处科普基地,并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丘志强表示,下一步,福州将出台《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年-2031年),切实将国际湿地城市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图”,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后半篇”文章,高质量通过2031年湿地城市续期认证,推动福州生态保护常态化向好。

开展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121条河道建成开放

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增福州 福建唯一入选城市

福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朝漳介绍有关情况

“多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生态福利。”张朝漳说,福州通过开展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内河水质得到显著提升。目前,福州城区内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121条河道建成开放,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湿地正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幸福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工作,建成1395公里全域绿道网络,1500多个公园,开通5条水上航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福山、登福道、观福水、览福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景”成为现实。

通过湿地博物馆等载体,船政文化、海丝文化等历史遗产与湿地生态深度融合,打造“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城市发展样板。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学生、游客、科研人员和生态爱好者参与活动,提升了老百姓生态文明意识。

张朝漳表示,滨海湿地成就了福州的生态产业。福州渔业产值连续30年稳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美丽海湾”建设年投入3000万元。重要湿地开展退养还湿并安置就业,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原养殖的农户提供湿地专职管护员、协管员岗位,有力实现生态补偿带动。

(0)
黄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18小时前
下一篇 17小时前

相关推荐